我们每一个人会喜欢一件艺术品,往往都有正当的理由。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难免会联想到许多自己过去的回忆和情感,艺术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打动我们的。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又会对一些舒适圈之外的艺术品掉头不顾,因为看不懂所以敬而远之。
大部分人会被艺术品吸引,是因为从艺术品中看见了一些在现实中同样喜欢看到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都很喜欢“逼真”的美感,而许多艺术家确实通过自己卓越的技艺在画布上再现出这种“逼真”之美。
刚刚接触艺术的人会比较喜欢看起来“逼真”的绘画,因此很多时候都会偏向赞扬艺术家的技艺——画得“逼真”就是好。当然,艺术家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确确实实地重现在画布上,这种耐心和技艺是值得被赞扬的。中世纪末期的艺术家 Albrecht Dürer 的水彩画稿《野兔》就是一件“逼真”的作品。 17 世纪的艺术家 Rembrandt van Rijn 的素描《大象》虽然画得不够细致和“逼真”,但寥寥的几道粉笔线条就强调出大象身上的重重皱褶了。
Young Hare(1502) by Albrecht Durer
An Elephant (1637) by Rembrandt van Rijn
20世纪的艺术家 Pablo Picasso 曾经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去画鸡——他把母鸡和毛茸茸的小鸡画得“逼真”且可爱;但在画一只小公鸡时, Pablo Picasso 并不满足于把鸡画得“逼真”,而是画出了它的好斗的个性。
Mother Hen (1963) by Pablo Picasso
The Cock (1938) by Pablo Picasso
由此可见,“逼真”可以是好艺术,因为它透过对现实的再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牵动我们的爱憎之情;不写实的艺术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更多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情感,而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看待世界的眼光——这正是艺术有趣的地方——若学会欣赏,那我们就可以透过更丰富的视角去回看我们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