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Reading
做好准备面对“后新冠世界”新常态

做好准备面对“后新冠世界”新常态

明天过后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疫情受控制后会是怎么样的新常态?12位世界权威智者探讨疫情影响后的世界面貌,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人类正面临史无前例的灾难,这场看不清敌人的战争究竟何时才能结束?人们的生活能否恢复正常?社会发展会倒退到什么地步?各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如何收场?全球化会成为历史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事刊物《Foreign Policy 外交政策》邀请如今最权威的12位学者,对新冠疫情影响后的世界样貌做出讨论,一起来看:

1 开放、繁荣以及自由度都倒退

– Stephen M. Walt,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教授

新冠疫情将创造出一个不再那么开放、繁荣与自由的世界:致命病毒、计划不周与无能领导这三者的结合,让人类走上了一条令人担忧的全新道路。新冠肺炎也将加速权力和影响力从西方转移到东方的过程,欧美的反应速度慢,相比之下显得杂乱无章,让西方国家光环失色。

在这过程中,维持不变的是世界政治原来的冲突格局,包括1918到1919年间的流感大爆发在内,过去的流行病并没有让超级强权对抗划下句点,也没有带来全球合作,新肺疫情也不会。我们将看到各国人民转向各国政府寻求保护,国家和企业想办法让自己未来不那么脆弱,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


2 全球化的末日

– Robin Niblett,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新冠疫情可能成为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冠疫情正迫使美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加强应对长期经济孤立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几乎不可能回到21世纪初的全球化状态。一旦各国不再有意愿,保护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共同利益,20世纪建立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将迅速萎缩。

到时候,政治领导人将需要用力自我克制来维持国际合作,同时不要朝向地缘政治竞争的方向走回头路。


3 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

– 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方向。它只会加速已经开始的变化: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转向更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因为美国人对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失去了信心,认定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不利。相比之下,中国并没有丧失信心。这有一些背后深层次的历史理由。中国领导人很清楚,从1842年到1949年的屈辱,是领导人自满和闭关锁国的恶果。相比之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复苏是参与全球化的结果。

4 民主国家打破限制

– John Ikenberry,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系,和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

就像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一样,(疫情结果)可能也会出现一种缓慢演变的逆流,一种类似罗斯福阐述的国际主义。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的崩溃显示,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罗斯福所设想的是一种战后秩序,这种秩序将以新的保护形式和管理相互依存的能力重建一个开放的体系。美国不能只躲在自己的边界内,要想在开放的战后秩序中运作,就得建立全球性的多边合作的基础设施。

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民主国家可能会经历(与大萧条时罗斯福)相同的反应过程。一开始,人们的反应可能偏向于民族主义,但从长远来看,民主国家将会摆脱困境,找到一种新的实用主义和保护性的国际主义。


5 利润变少了,稳定度变高了

– Shannon K. O’Neil,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副主席/拉美研究方向的高级研究员

全球供应链原本就已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打击。经济上,全球供应链面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发动贸易战以及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和3D列印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挑战;而政治上,尤其在富裕经济体中,失业增长也带来了影响。新冠疫情现在已经打断了全球供应链中许多联系:疫情影响地区的工厂关闭,导致其他制造商以及医院、药店、超市和零售店的库存和产品短缺。

此外,愈来愈多的企业要求更加详细地提供供应链来源讯息,同时牺牲效率做为代价,换取稳定充足的库存。各国政府也将进行干预,要求被认定为具有战略价值的行业制定国内后备计划并进行储备。这样一来,盈利能力会下降,但供应稳定度将会上升。


6 新冠疫情也可能带来正面效益

– Shivshankar Menon,前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曾被印度派驻中国、派驻巴基斯坦等地

判断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影响,目前有三种趋势较为明显。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性流行将改变当前的国内及国际的政治生态。包括自由主义者在内的整个社会都仰赖政府权力,以管控当下的公共卫生危机。当前的经验显示,威权主义者或民粹主义者并不擅长应对新冠疫情。应对即时并成功的国家,例如韩国,一直是民主政体,而不是由民粹主义者或威权领导人统治的国家。

第二,新冠疫情并不代表世界各国间彼此连结的末日,但所有国家都已出现了向内反转的趋势,寻求对自己国家命运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更贫穷、对彼此更刻薄同时也更小的世界。

最后,世界也可以从新冠疫情中感受到希望和理智。印度在疫情爆发后发起了一次由所有南亚领导人参加的视讯会议,制定共同应对危机的区域政策。

如果这次疫情能够让我们警醒,意识到在应对重大全球性事件时多边合作的真正优势,这场危机也算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


7 美国权力需要更新战略

– Joseph S. Nye, Jr.,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教授

一如理查丹泽(Richard Danzig)所说的:「21世纪科技是全球化的,不仅在于其技术分布上,也在于其造成的后果上。病原体、人工智能系统、电脑病毒以及可能被意外释放的辐射,也许将成为所有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在应对新冠肺炎和气候变迁等跨国威胁时,如果只是认为美国权力大于其他国家是不够的,成功的关键是它必须认识到与其他国家一同行使权力的重要性。每个国家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重要的是,对于利益的定义是广义还是狭隘的。新冠疫情显示,美国未能即时调整战略以适应这个新世界。


8 新冠疫情的历史将由赢家来定义

– John Allen,布鲁金斯学会主席、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将

新冠疫情危机的历史将由赢家来书写。凭借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抑或是公共卫生政策而得以保全的国家,将会对其余经历毁灭性打击的国家宣告胜利。这将会是民主、多边主义和全民健保的胜利。而对另一些国家来说,这将清楚地展现果决的威权主义统治的优势。

新冠疫情将持续抑制经济活动,同时让国家间的紧张态势更紧绷。长远来看,在企业关门、劳工失业的情况下,疫情很可能重创全球经济产出。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工人比重较大的国家有比较大的影响。国际体系将因此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国家内部和国家间不稳定且广泛的冲突。


9 全球资本主义走入剧烈变动的新阶段

– Laurie Garrett,曾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普立兹奖得主

See Also

新冠疫情不仅会带来长期的经济影响,而且会导致更为根本性的变化。

全球化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并及时地将产品投入市场,从而降低仓储成本。库存若搁置超过几天,便会被认为是市场的失效。新冠病毒证明了,病毒不仅会感染人类,而且能够破坏整个即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 system)。

只要看看全球2月以来在金融市场的损失规模,就足以让企业对即时生产模式和全球分散生产产生保守态度。全球资本主义可能会进入剧烈变化的新阶段:为了免于未来遭受破坏,供应链会更加靠近国内、存量增加,以避免风险。这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利润,但也会使得整个系统更具弹性。


10 失败国家变得更多

– Richard N. Haass,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

新冠病毒危机至少会在未来几年让大多数国家往内看,更加关注国内事务,而非国外事务。由于供应链的脆弱,国家将朝着选择性的自给自足(以及随之而来的脱钩)迈出更大的步伐。国家还会表现出对大规模移民更强烈的反对。同时,鉴于资源需要被用于国内重建和应对这场危机的经济后果,国家对处理地区或全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将具有更少的意愿或做出更少的承诺,许多国家将难以从这场危机中恢复过来,国家贫弱与失败国家将在世界上更加普遍。

这场危机很可能会加剧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衰退。就其积极一面来说,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可能会有所加强。但总的来说,根植于全球化的危机将削弱而非增强世界应对危机的意愿与能力。


11 新冠领导力随堂考,美国被当了

– Kori Schake,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由于美国政府的狭隘自私与无能为力,美国将不再被视为国际领导者。

透过国际组织提供更有效的讯息,给各国政府更多时间进行准备,同时调配资源送往最需要的地方,如果上述举措成真,新冠疫情的全球影响原本可以大大降低。上面的工作原本是美国应该要主导的,如果美国做了,它就可以向全世界显示:美国虽自私自利但也不尽然全然自私。

但在这场领导力测试中,美国被当了,世界也因而变得更加糟糕。


12 在每个国家,我们都看到了人的精神展现出力量

– Nicholas Burns,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现在,国际合作严重不足。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不能放下谁该为这场危机负责的口水战,转而更有效地发挥领导力,这两个国家的信誉都将受到严重伤害。如果欧盟不能为五亿民众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援助,欧洲各国政府可能会在未来从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所在地)收回他们转让的权力。

然而,每个国家都有许多体现人类精神力量的事例:医生、护士、政治领导人乃至于一般民众都展示出了人的韧性、效率和领导力,为世人最终战胜这一异常挑战带来了希望。

来源:远见杂志


更多商业资讯:

生意碰上疫情,老板们在来临90天必须做的5件事

理财:疫情期间如何减轻债务负担

 

View Comments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 2013 - 2023 Grand E Media Millennium Sdn Bhd.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